【职场】被8.5分神剧震碎三观:996你的努力,正在拖垮你
最近关于996的争论有很多,不少职场人还在抗议996时,隔壁霓虹出的一部神剧已经高喊“我不加班”了!
这部日剧,片名就已经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——《我要准时下班》。
虽然只是刚刚开播,豆瓣评分就已经高达8.5了。
女主叫东山结衣,虽然身处加班最狠的互联网行业,却信守准时下班的原则。
每天下午6点一过,她就打卡下班,拒绝额外工作,也拒绝工作之外的一切活动,还时不时犒劳下自己。
一下班,她就来到最喜欢的中国饭店,吃吃料理喝喝啤酒,还坦然地承认:“比起升职,还是朝九晚六、吃小笼包比较幸福!”
即便面对上司的冷嘲热讽,她也能坚定地说出自己的心声:“我就是要准时下班!”
女主的行为,让自己在崇尚加班的日本职场显得非常突兀,不少网友在微博留言:“这么懒的员工,难道不怕被老板炒掉吗?”
面对这种质疑,我只想说,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,能否加班工作成为了我们是否努力的唯一指标?
实际上,不加班并不代表不努力,女主能准时下班,是因为她早就做好了自己的工作。难道像女主这样工作效率高,能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做完自己的工作,不值得称道吗?
请记住:
努力只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手段之一,而不是我们奋斗的唯一目的,为了努力而努力更是不可取。
要知道,比懒惰更可怕的,是无效努力。醒醒吧,不要做被“无效努力”毁掉的那些人。
努力了,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吗?
在《我要准时下班》中,和女主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她的同事三谷。
三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加班狂,不仅自己拼命加班,还要求新人小泉和她一起加班,并坚定地认为这是为了小泉的前途着想。
可三谷并没有考虑小泉的感受,只是一味苦口婆心的要求小泉努力,希望她能飞速进步。
但三谷忘记了一件事,小泉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,和她当时刚入职场的社会环境不同,在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当下,小泉接受不了三谷这套说辞。
不出意料,小泉一怒之下辞职了,理由是:前辈太烦了。还换了她的电脑密码,把三谷打得个措手不及。
三谷非常想不通,明明自己只想做好事情,怎么落到如此境地?
最后,还是女主的一番话让她醒悟:
“不要做那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,要学会享受生活,认识不同的人,拓宽自己的眼界,不断积累类似的经验,才能完成好自己的工作。”
雷军有一句话:“不要用战术上的努力,去弥补战略上的懒惰。”
看起来很积极进取的“努力”,只是把你的精力始终放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上,你日复一日地投身于日常的琐碎之中,却没办法静下心来想一想任何长远的事情。
在这里,就不得不提一提盛大网络创始人、26岁就当上中国首富的陈大年,他曾经算过一笔账:
“一般创业公司有50人就很厉害了,一人一天工作8小时算一个人天,50个人拼到24小时不睡觉,一天的工作能力也就150个人天,一般的大公司都有1、2万人,你150怎么和别人1万比?所以再怎么玩命也没用。”
陈大年21岁时和哥哥陈天桥一起创立了盛大网络,5年后成为中国首富,他曾经也是“996”工作制的推崇者。
那时候,他每天工作15个小时,一年只休息30来天,遇见员工就问:“产品做出来了吗?加加班不就搞定了吗?”
2005年,他转任盛大创新院当院长,每天工作到1、2点,最爱说的一句话是:“晚上12点开始开会。”
有一次,他在去公司加班的路上突然晕倒,被送进医院,在医院里,父亲问了他几个问题:
问题一:你觉得你们两兄弟聪明吗?
陈大年:我觉得我们还行。
问题二:你们是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?
陈大年:这个完全不可能。
问题三:你们努力吗?
陈大年:比较努力,一年只休息 30 多天。
问题四:你们是最努力的人吗?
陈大年:肯定不是。今天碰到一个投行的人,他说曾经有一年只休息过 7 天。
第五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,“既然你们不是最努力也不是最聪明的,凭什么让你们赚那么多钱?”
陈大年一下子愣住了,之前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,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成功,都是靠努力赢回来的。
在病床上,他细细回顾了自己的发家史,发现自己一手创办的盛大之所以能如此辉煌,关键有三点:代理《热血传奇》、自主研发《传奇世界》、做成了起点中文网。
这一切,和努力根本没多大关系,真正起作用的是机遇、是选择、是方向。
于是,陈大年总结:
“核心在于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,决定一个公司制胜的是正确的决定,而不是最拼命的那部分。”
从那以后,他改变了自己的工作习惯,以前10件工作他会每人分配2件,让大家全部完成。
现在,他会把大家聚在一起讨论,让大家选出最重要的2件来完成。
正因为如此,他看中了WiFi万能钥匙这个项目,全身心投入,2011年研发,2016年8月已经有了9亿用户,月活跃度超过5.2亿,日下载量甚至超过微信和QQ。
他的工作状态也非常轻松,每天只工作6小时,早上10点半到公司,中午花2小时健身,晚上6点雷打不动回家,周末绝不干活。
他不仅自己懒,还带着员工一起懒,员工上班朝九晚六,中午打一个小时太极拳,周末双休,绝不加班。
正是因为找准了方向,他的创业之路才能走得异常轻松,否则哪怕他再努力,做出的产品又怎么可能与微信和QQ相提并论?
努力固然重要,但并不是取胜的万能钥匙,努力的方向、个人的规划、成长的机遇……这些同样很关键。
一味只强调努力,其实是另一种懒惰,只是在舒适区中来回打转,用身体的无用功来麻醉自己,却不肯动脑思考,哪些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。
正如乔布斯曾说过的一句话:
“如果你很忙,除了你真的很重要以外,更可能的原因是:你很弱,你没有什么更好的事情去做,你生活太差不得不努力来弥补,或者你装作你很忙,让自己显得很重要。”
越不动脑子,努力越无效
其实,现在职场上所风行的“996文化”、“加班文化”,折射出无数人心底的无能和焦虑。
做老板的,不知道如何提高公司的竞争力,更不知道如何激励员工,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只能用最简单粗暴的996,去舒缓自身的焦虑。
当员工的,找不到努力的目标和手段,只能通过过度的劳动消耗,营造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假象,获得一种自我安慰。
《我要准时下班》中,女主的同事三谷之所以总是加班,是因为她踏进社会的第一份工作,经常因为能力不足而挨骂,只好拼命加班,塑造一个很努力的形象获得公司的认同。
多年过去了,加班成为了她的习惯,也成为了她失败的根源——她以为足够努力就能把事情做好,却忘记了考虑下属的感受、不去想如何团结同事,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。
在生活中,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:
不少人加班,并不是因为手头上有多少工作,而是不懂提高工作效率,不是一边刷微博一边工作,就是主次不分,总把时间都浪费在琐碎的小事上;
去健身,不请教练指导,自己也不看资料研究一下该怎么练,看到什么器材就跑去狂练一番,也不管姿势对不对、有没有效果,结果练了几个月不但没瘦下来,还弄得浑身酸痛;
所谓学习,就是买回一大堆书,然后扔在那里积灰……
这样的努力,除了自我感动,并不会有多大用处。
作家李尚龙也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一个例子。
有一个女生曾向他哭诉,说自己非常努力,所有真题都做过,单词书都背了一遍,但考了四次英语四级都没过。
李尚龙刚开始也很奇怪,觉得这么努力,这女生不至于四次四级都考不过,后来他才发现,这女生只是“看起来很努力”。
这女生是学生会主席,同时兼几个社团的团长,参加活动组织活动很积极,所以平时学英语,只是做了一遍真题,草草对一遍答案,就去忙自己社团的事情了。
在她脑子中,除了留下“我很努力做了一套真题”的意念,根本没记住几个单词。
这样的“努力”,又有什么效果可言?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,又造成一种错觉,以为自己真的在努力,只会让结果越来越糟糕。
正如李尚龙所言:“骗别人很容易,骗自己更容易,可是,骗这个世界的因果,有点难。”
抛弃“无效努力”
你需要的是“高效努力”
所以,无论你是做企业的老板还是在职场打拼的职场人,千万不要沉浸在“无效努力”中得意忘形,你真正要做的,是“高效努力”:
1.找准定位
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,也就是你能为企业提供的最大价值。
你是PPT做得特别美观漂亮,还是文案写得非常吸引人,还是交际能力特别强、能把客户哄得开开心心?
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定位,你才有努力的方向,你所付出的努力才有价值。
否则连自己最适合做什么都不知道,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,你越努力只会撞得越疼。
2、合理规划
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,那就把自己最大的精力留在这部分,而不是浪费在其他鸡毛蒜皮的小事上。
人的时间、精力都是有限的,不可能什么都去做,只能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去做。
把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目标上,能更专注地去解决少数却重要的问题,“劲往一处使”,这样才更容易成功。
3、用成果检验努力
我们之所以那么努力,是希望取得丰硕的成果,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,说明我们的努力并没有起作用。
别再说什么“没功劳也有苦劳”,没有功劳,你的苦劳一文不值,职场中最值钱的不是你的努力,而是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和收益。
所以,你每做一样事情,都不能用“我是否努力”来衡量自己,而是要以最终结果来判断是否有效。
只有这样,才能倒逼你从感动自己的“无效努力”中跳出来,用更有效的办法把事情做好。
请不要假装努力
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
网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:
请不要假装很努力,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。
不要推崇那种不看结果、只看态度的 “无效努力”,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懒惰、非常落后的思维方式,从头到尾只是一个人的狂欢和自嗨。
它就像一种毒品,让你得到暂时的兴奋,过后却是现实的打击和无尽的空虚。
所以,与其在埋头苦干的道路上迷失自己,不如静下心来想一下,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把事情做好。
不要被自我感动式的努力毁了自己,要带着目标工作、带着脑袋去工作。
告别“无效努力”,你才会活得更明白,更精彩。
请记住:
一个人的成就,不在于他做了多少事,而在于做了多少正确、有价值的事。
【互-动】
你对‘996’的工作方式
能接受吗?
↓↓↓
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想法吧!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