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课课_微信公众号运营解析:公众号如何吸引用户并留存?

作者: 普洱IT网 【 转载 】 来源: 普课课 2021-07-16

轮播图.jpg

前言:

一直在做微信公众号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了公众号的粉丝以及数量、阅读量、转发量一直在持续的下跌。而微信的点击率,在曾经从30%上升到了50%,而现在可能还不到3%。微信的红利期已经在逐渐的消失,即使没有这些数据,我们也能感受到现在打开微信的时间越来越少了,很可能有一天微信会被一个新的东西所替代,但是不可否认,微信的爆点还是存在的。因为现在大多数人都在用微信去聊天、发朋友圈以及工作的时候还会用微信去加一些好友。不管你运营的是什么类型的公众号,都可能涉及粉丝的增长、维护裂变、后期变现;还可能涉及到文章数据下降的问题;微信还是有出路的,只不过用户对公众号的要求越来越高,越来越挑剔。所以说我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打磨一些内容,向用户展现更好的东西。

wps1.jpg

今天,我们从微信运营的角度聊一聊,一切围绕着公众号所做的人为干预都是运营的一部分,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需要加强的点分享给大家:

1、公众号推广

微信推广是一个大问题,始终也是让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头疼的一个问题,如果说没有人关注你,那么你写的内容再好也是白费。但当有人关注你的公众号之后,没有优质的内容吸引,客户仍然会流失,所以说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。

2、解増粉

平时我们有什么事是不是都会去百度一下?平常我们可能会去相关的贴吧、百度百科、百度知道或知乎进行搜索,那么搜索出来的内容排名靠前的都是经过SEO优化把排名做上去的,关于SEO的内容这里我就不展开讲,百度平台里我推荐百度知道,他的权重是非常非常高的,大家后期可以去了解一下SEO百度关键词排名具体怎么操作。

3、如何拉新

拉新就是取得新用户的关注,通过相关手段(推荐、活动、内容、标题等)吸引用户关注;拉新的三个关键点要做好,要从三个维度出发:

(1)品牌定位:作为微信公众号运营,品牌定位一定是优先考虑的内容,因为这一步将取决于你后续的发展、方向、战略、内容策略以及后续关注的人群特点。

(2)品牌形象:公众号展示给用户的视觉元素,包括但不限于名称、icon(图标)、菜单栏、公众号简介等

(3)品牌调性:通过公众号内容运营及相关的视觉元素,传递鲜明特点,并且长期坚持下去,比如一些大博主的公众号就有非常鲜明的调性。

从拉新的角度考虑,无论从哪个路径来获取信息,用户考虑关注你的微信公众号,都会同时的考虑以上这几点,下面两点更加重要

(1)用户对内容的认可,即通过某期内容或者历史消息,认可账号所发布的内容;

(2)公众号的品牌形象,即相关的视觉元素,给用户的第一感觉。

当你的公众号不够有特点的时候,内容也没有鲜明的品牌调性的时候,被关注的概率会大大的降低,所以说作为初创的公众号,请做好你的品牌定位以及公众号定位。

4、用户及内容定位

每个自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某方面的内容产出能力,在一定程度上,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了什么类型的关注用户。

5、寻找目标人群

常见的免费推广手段有哪些呢?比如:朋友圈(微信群)转发,包括内容和名片推荐等等,微信大号资源置换或互推,还有就是注册传统媒体的专栏并将信息同步或者跨平台跨界推广、微博、QQ群、知乎、贴吧论坛等,根据不同的社交APP的特点发送内容,给他人专业度。

6、信息传递用户

锁定目标人群位置之后,接下来就是将信息传递给他们,并吸引他们关注。从常规运营的角度思考,用户关注你的公众号通常只有一个原因:对你内容认可。

7、关于留存

(1)选择专一的某个你擅长的领域,这样除了保证内容的统一和调性,对用户的认识和管理也会更方便;

(2)增加相应的互动内容,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的存在,如投票、评论功能等,合理的策划一些活动,让用户感觉到有利可图;

(3)科学合理的发布规划,包括内容更新的频次和时间等,清晰的排版架构,做好排版真的是一个能力活。

8、关于促活

持续发文就能留住用户;我们通常所指的不活跃可能是以下的三个分类:用户不活跃、用户看不到你的内容、你的内容被用户忽略了。

如何让用户保持活跃?要保有这三点:持续优质内容的产出、阶段性的活动、搭建粉丝社群会员体系或者话题平台。

互联网彻底颠覆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,这个谁也阻止不了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、交友、娱乐等,特别是以80后、90后为代表。而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,商家也开始将战场移到了互联网上,这也是为什么电子商务、直播带货如此火爆的原因。不管你是身在职场,还是自主创业,又或者出于兴趣,想要打造个人IP等等,只要不想被社会所淘汰,就必须要了解互联网,掌握互联网的相关工具。


最后,愿你在普课课有所收获!


👇更多课程关注普课课👇

1625656329852836.jpg

0 阅读 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